村网通总站 新村社区 693679.nync.com 欢迎您!
《“沪”联网大咖说》之 京东到家
祝各位国庆节快乐!2018,互联网称霸全球,中国除了BATJ外,更有一批科技独角兽在上海掀起狂澜,席卷全国。国庆期间我们联手《中国经营者》重磅推出六期深度访谈,京东到家、盒马、饿了么、哈罗单车、阅文集团、携程等公司掌门人,为您的科技梦想指点迷津,好戏不容错过!
他是一位坚持不懈的连续创业者,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卖给了阿里巴巴,第二个创业项目,被58同城并购,而他的第三次创业,做成了国内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并和京东联姻,他就是达达-京东到家的蒯佳祺。
蒯佳祺,达达-京东到家首席执行官,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和麻省理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2009年,蒯佳祺回国创业,和同学一起创办了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易传媒,亲历了公司从零开始到最后卖给阿里巴巴。之后他成为安居客的合伙人,2015年3月安居客被58同城以2.67亿美元并购。
2014年蒯佳祺创办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并于2016年4月15日,与京东到家合并,蒯佳祺出任新公司首席执行官。2018年8月,达达-京东到家完成由沃尔玛、京东分别增持的5亿美金融资。
2014年6月达达上线,它类似于物流界的“滴滴”,有送快递需求的用户在达达上下单,在附近的“骑手”就会迅速接单上门取件并完成送件。
如今,在配送领域,达达成为和饿了么、美团平起平坐的大平台,甚至2017年订单市场份额占比仅次于饿了么的蜂鸟,位居行业第二。
达达用众包的方式解决了O2O(线上到线下)领域商户的最后3公里配送难题,这也意味着足不出户,你可以在通过京东到家在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超市、全家、7-11、国大、老百姓等下单,半小时即可送到家。
截至2018年8月,达达覆盖全国400多个主要城市,超过120万商家用户和超5000万个人用户,日单量峰值达到千万级;京东到家已覆盖近40个主要城市,注册用户5000多万,月活跃用户超2500万,日单量峰值突破100万单。
这一切背后,蒯佳祺功不可没,正是他一手创造并把达达做成了一个新的巨无霸。
理想是美好的 现实是骨感的
从安居客离开到达达-京东到家,蒯佳祺正是希望能够做一个最后三公里末端配送的这样一个平台。分析当时一些场景跟现有服务的特点,很快就会发现当中有几个明显的痛点,比如说像外卖,以及最后的配送环节,通常都会遇到一个波峰波谷或难以预测的情况。而这些问题,在蒯佳祺看来,并不难解决。
蒯佳祺:其实在咱们的身边,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他今天可能在做着蓝领的工作,或者一些相对平凡的工作,但与此同时,他往往会有一些闲散的时间。这些闲散的时间,没有能够被很好的利用,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那我们就想说怎么样能够把大量的有闲散时间的人,能够集合起来。
通过技术和供需匹配的平台,去让他们能够把时间去产生价值,这个问题和我们的这个解决方案就碰到了一起,就创造了这样一个众包的物流平台。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理论上来讲,提供一个供需匹配的平台,让大家在网站上半小时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似乎非常完美。然而,一旦真正去落实,却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一切都要从十个小伙子没日没夜在汉庭酒店的创业说起。
蒯佳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里程,我们有十个小伙伴,在一个特别不起眼的汉庭。我们十个人住了三间房间,没日没夜的吃喝工作都在那里。
我们很快遇到大问题,第一,我们到哪里去找有时间,又愿意来做配送员的人呢?后来慢慢发现,有那么几群人,似乎是有共性的,他有时间,他有电动车,他也有这样一些兴趣意愿。也就是保安、保洁、保姆,三保的人群。所以我们最初的很多的配送员,都是这样的一些背景加入进来的。
能送货的人找到,但问题是需求在那里,怎么创造呢?已经习惯自己去商场买东西的人怎么引导他们去网上搜寻网上超市,购买生鲜水果和各类百货商品呢?
“扫街”开创需求 团队都“黑了”
有了送货的人,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需求在哪里,订单在哪里?无奈之下,蒯佳祺带着自己的团队在街上开始挨家挨户拜访商家,包括外卖、鲜花,各种各样的街边小店,包括打印社,包括干洗店等等。整个夏天,蒯佳祺团队每天都在大街上跑,不断“扫街”,人都黑了一大圈,终于有一些人被感化,觉得你如果能够送的好,的确我也有这个需求,那就试试吧。由此,团队终于获得了最初的几个种子客户。
但紧接着第三个特别大的困难就来了,就是当你的订单开始进来的时候,很快就发现整个系统失控了。因为订单什么时候多,什么时候少,不是由你控制。通常当下雨天,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大家不愿意出门的时候,就更愿意去点外卖也好,或者是网上购物也好,订单量会更多。这个时候再多的配送员也感觉不够用,这中间,对于蒯佳祺来说,小白鞋的故事记忆尤为深刻。
蒯佳祺:我自己有一双鞋,我觉得还蛮有历史意义的一双鞋。刚开始创立达达的时候,我穿了一双白色的运动鞋,这双鞋首先变成黑色,现在已经没法穿了。我们把它叫做这是一双“O2O”(从线上到线下)的鞋,因为我自己穿着这双鞋,以及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越是刮风下雨的时候,我们就越要出去做配送员。
我第一次开始能够比较安心的吃午饭,大概是在大半年后了,当你的需求和供给都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整个网络的效应,就开始凸显出来。当天气差,本来一定会爆单的时候,你做一些运营活动。比如说告诉大家,明天是天气特别差,明天会有很多的订单,就会有更多的配送员,愿意在那天出来接单来去配送。
生意慢慢走上正轨,然而,对于达达来说,流量突然爆发性增长,还是要从和刘强东牵手说起。刘强东本身是一个非常强势,且有主导权的管理者,蹊跷的是,京东到家这块业务,竟成了刘强东第一次把京东体系中关键业务拆分出来,拱手交给蒯佳祺来做。
牵手刘强东 业务爆发性增长
2015年是中国O2O(线上到线下)市场成长与变革的一年,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疯狂增长后,随着下半年资本寒冬的到来,大量O2O(线上到线下)项目迅速凋零,迎来了倒闭潮。2015年10月8日,O2O(线上到线下)领域的两大巨头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成立新公司新美大,两大巨头的合并让市场上排名比较靠后的中小玩家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他们都需要迅速找到未来的出路与机会。市场上的资本接头和会面突然多了起来,蒯佳祺也感受到了一股震慑力。
蒯佳祺:2015年国庆节,美团和点评合并了。那个时候,我们当时的投资人,就立即来找我说,这个行业可能会进入到新的一个阶段了。在那样一个环境下,如果你并没有去抓住这样一个行业变化窗口期的话,你可能就会被落下。
在见过一轮各式各样的资本和投资人之后,很快,2016年春节前后,蒯佳祺在投资方的引导下,见到了京东刘强东。谁知道,这一次见面竟然彻底改变了达达的命运。由于,对配送员的极为重视和珍惜,成为蒯佳祺和刘强东之间强烈的共鸣,一个小时的会面,竟然就撮合了一个巨大的交易: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并从京东体系中剥离出来,由蒯佳祺统管。
蒯佳祺:当这个会面,一个小时左右的会面,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刘总就主动说,他说那要不咱们就一块干吧。那之后很久有一天晚上,刘总跟我说,他说兄弟我创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把一块业务,拆出来交给别人。那当时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觉得是非常非常感动的。因为作为一个创始人,对一个公司的感情是极其地深厚的。
2015年京东到家正式上线,定位O2O(线上到线下)生活服务平台,2016年4月15日,京东宣布京东到家与达达进行合并,刘强东亲自将自己的生鲜平台业务全部交给了蒯佳祺,自己只是列席董事会,并担任“首席用户体验官”。
如今从结果来看,京东加码达达,的确实现了双赢。京东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流量,大幅推动销量增长,实现规模效应。以沃尔玛为例,2018年6月,沃尔玛在京东到家的销售为去年同期的3.5倍。
(合并一年后,协同效应明显)
然而,这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在当初对双方来说,竟都是一个“赌局”。
公司整合对双方都是“赌”
2015年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达达在保持原来的众包物流业务的同时,还全面接管了京东到家的配送。合并后的京东到家选择了放弃自营只做平台的模式,直接邀请线下商超入住。
消费者在京东到家上下单后由达达的配送员去超市取货并完成配送,先后吸引了沃尔玛、永辉、罗森等商超入驻,并获得红杉、京东、沃尔玛等多轮投资,累计融资超过50 亿元。
整合之初,蒯佳祺也担心过,觉得达达还太小,就像一个小舢板,任何时候一艘大船来袭,就很容易被撞沉。
蒯佳祺: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其实都是赌,这么大的一个整合,对于双方都是“赌”。但是同样我觉得也是很幸运,这个顾虑仅仅停留在顾虑层面,京东到家,嫁给我们之后,整个京东到家的发展,其实是非常非常的快,而京东到家的订单,都是由达达来配送的,所以这就是一个天然的协同效应在那边。
2016年,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由此,新零售在阿里系和京腾系之间战火连连。线上和线下的融合速度急剧加快,与此同时,京东和达达的融合也以几何速度加快了。
可是,一边有订单流量,一边有配送能力,奇怪的是,订单处理的天花板始终突破不了。于是,蒯佳祺就成天泡在店里,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么多配送员,这么多订单,为何还是完成不了?
蒯佳祺:你就很快会发现一个场景,就是一个订单来了以后,就会有一群非常勤奋的捡货员,开始满场飞奔,去找你要的东西,去捡货。但可以想象,这个效率是非常非常之低的,那么于是我们当时就做了第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就是所有和京东到家合作的规模性超市里面,全都设置了一个捡货仓。
捡货再也不需要满场飞奔了,与此同时我们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用的捡货的手机应用,这样能够极大的去帮助捡货员提高他的效率,所以本来捡一单货,可能要半小时,后来很快就降到只要三分钟,甚至只要一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个捡货。那可以想象就是每一个门店,释放出来的产能,就是一个几何级数的一个提升了。
用机器代替手工,用大数据计算代替人力,大幅提高了配送的效率。以和沃尔玛的合作为例,沃尔玛在去年的九月份,对比2016年的10月份的话,在京东到家上的销量增长了30倍。
内部数据显示,对于一个几千平米,甚至更大一些超市来说,京东到家在很多时候,都可以日均贡献5%到10%的销售了。在一些相对较小的门店,比如说几百平米的门店的话,京东到家的销量贡献可以高达30%,甚至一半。
虽然,达达和京东到家似乎融合的异常顺利,并开始成为线下超市销量贡献的主力军,然而,2016年后,“新零售”硝烟弥漫,竞争仍异常激烈,日子也不顺畅。
“新零售”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达达-京东到家选择了平台的模式的同时,阿里巴巴推出了全自营模式的盒马鲜生,与每日优鲜、多点、飞牛网等4000多家生鲜电商同台竞技,另外一方面外卖巨头饿了么也在打造30分钟生活圈,新零售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不论是阿里还是京腾系,均将主战场设在了上海。
对于蒯佳祺来说,选择在上海创业,并壮大自己的业务并非偶然。
蒯佳祺:我觉得上海有几个非常强的优势。第一点,上海其实是一个大家能够沉下心来的一个城市,对于初创的公司来说,最珍贵的是时间和精力和专注力,而上海你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第二呢,上海其实有很多人才,而且,上海是一个消费力非常非常强大的一个城市。上海的这些消费者,都要求很高。所以你其实挺难忽悠这些消费者的。但一旦你产品足够好,这些消费者会非常义不容辞和坚决地成为你的粉丝,然后去传播你的商品,成为你的最忠实的这样的一些用户,这也是非常非常珍贵的。
实际上,除了有极佳的人才和消费者基础,上海完整的产业链结构、竞争业态等都非常适合初创公司试水和发展。
我们的系列也会围绕上海这批冉冉升起的互联网独角兽展开,为您的创业梦想指点迷津。